利好政策相继出台,后疫情时代,职教行业回暖有望
北京市印发《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规定“将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,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,在公务员招考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,坚持因岗设职,鼓励公平竞争,促进人岗相适,支持事业单位面向高水平技能人才开展定向招聘”。这是以政策文件的形式,为高职生考公考编,破除看得见的资格限制,逐步消除人们“职校生是差生”的刻板印象,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,这无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。

伴随着“公考热”政策东风的持续升温,即使深处后疫情时代,沉寂已久的教育培训市场,也乘着政策红利的东风,迎来了新的复苏时刻和发展契机,给现今“双减”政策落地重塑的教育行业,带来一抹“新的亮色”。
在后疫情时代,在“保就业”的政策风向下,公考人数持续增长,也带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持续向好。有数据显示,2020年公考市场规模约为156亿元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280亿元。据统计,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最终过审数为157.6万,同比增长9.6%,平均报录比为61:1,竞争异常激烈。除市场规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外,报考人数及招录考试培训需求,也跟着持续攀升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服务的渗透率,会由2020年的26.4%,增至2026年的33.1%。公考招录板块的中长期扩招趋势明确,未来的5-10年,仍是公考职教行业的中高速发展期。
根据以往经验,国考招录对省考和事业单位招录,具有风向标意义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体制内招录名额将会再创新高,职业教育机构的参培率,也将会进一步提升。
职教赛道前景“光明” 竞争激烈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
从我国国情来看,随着我国劳动力老龄化进程加快,人口结构发生剧烈变化,当下将迎来60后退休潮,预期会出现大量退休的公职人员,造成公共职务及事业单位雇员出现“缺口”,带来公共职务及事业单位岗位报考人数的增长。
再从当下疫情实际情况出发,由于疫情阴霾不散,经济发展整体“不景气”,以往备受应届生青睐的大厂也纷纷亮起了“红灯”,由于经受不住经营压力而裁员,就业成为了摆在应届毕业生走向社会的“第一道坎”。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更多年轻人毕业后首选进入“体制内”,稳定性高、社会地位高,“学而优则仕”也越发受到年轻人的推崇和青睐,国考、省考报名人数持续上涨就是最好的例证。即使今年公考在时间上有所延后,但是疫情的持续发酵,似乎让更多人看中了公务员这个“铁饭碗”。
放眼望去,职业教育赛道的前景“一片光明”。近两年,随着社会发展催生新的技能需求,再加上政策的频频利好,职业教育赛道进入高速发展“窗口期”,当然竞争也呈现“白热化”态势,正所谓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要想在这一“黄金赛道”分得一杯羹,还要切实锻造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员,让学员学有所成,企业才能更有所成。